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结果公开>统计数据>统计分析

锚定高质量发展之路勇毅前行

访问量:

关联稿件:



锚定高质量发展之路勇毅前行

中共国家统计局党组

  

党的二十大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发展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刻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进一步凸显了发展质量的全局和长远意义,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一、新时代十年砥砺奋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冲击带来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胸怀“两个大局”,洞察时代大势,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经济巨轮沿着高质量发展新航道攻坚克难、破浪前行。

这十年,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面对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特点,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有力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大国经济地位进一步巩固。2013—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6.6%,经济增速连续多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第一。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3.9万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1.3%提升至18.5%,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人均GDP从2012年的6300美元提升至2021年的12551美元,接近世界银行划分的高收入国家门槛值。我国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5G网,发展物质基础更加坚实。


新时代十年,我国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图为2022年11月2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石集乡4.9万亩优质水稻迎来丰收季,一排排崭新的民居与金色的稻田相映生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日田园画卷。 人民图片 张连华/摄

这十年,我国创新发展动能茁壮成长,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创新第一动力作用日益凸显。研发投入规模居世界第二。2021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8万亿元,与GDP之比为2.44%,比2012年提高0.53个百分点。新经济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21年,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三新”经济增加值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7.25%,比2016年提高1.88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2021年,全员劳动生产率(按2020年价格计算)为146380元/人,比2012年提高80.3%。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大幅跃升,我国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日益重要的一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排名第11位,比2012年上升23位。

这十年,我国协调发展步伐稳健,经济结构调整优化。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续的问题,各地区各部门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经济发展协调性、可持续性稳步提升。产业升级态势向好。2013—2021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8个百分点。202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3.3%,比2012年提高7.8个百分点。需求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4%,比2012年提高10.0个百分点,是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全面提速,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2年末的53.10%提高至2021年末的64.7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012年的2.88缩小至2021年的2.50。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板块”联动发展,区域重大战略有效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面貌。

这十年,我国绿色发展态势向好,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面对日益增强的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需要,全国上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人民群众享受到bet36体育在线蓝天、碧水、净土。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5%,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84.9%,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节能降耗取得实效,能源使用加快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变。2013—2021年,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26.4%。2021年,天然气、水核风光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25.5%,比2012年提高11.0个百分点。碳达峰碳中和有序推进,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明显提高,绿色健康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形成。

这十年,我国开放发展迈向更高层次,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面对国际经济和贸易格局的深刻变化,我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拓展。贸易大国地位日益巩固。2020年,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达5.3万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2021年达6.9万亿美元,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双向投资达到新水平。2021年,实际使用外资1735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53.1%,再创历史新高;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1788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截至2021年末,我国已与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中欧班列有效发挥国际铁路联运独特优势。

这十年,我国共享发展持续加强,发展成果bet36体育在线惠及全体人民。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力稳就业保民生,持续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贫困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就业总体稳定。2013—2021年,全国就业人员稳定在7.4亿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2013—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6%,快于同期人均GDP年均增速0.5个百分点。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民生新期盼得到更好满足。

二、今年以来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 

新时代十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成就斐然,为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增添了底气和信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展望未来,前进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完全有能力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今年以来,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下,国民经济顶住压力企稳回升,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充分彰显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和活力。


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我国各条战线建设者们抢进度、保质量,全力冲刺年底关键节点,确保项目早日竣工达效,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图为2022年11月2日,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的中国宝武马钢集团“十四五”规划新特钢重点项目现场一派繁忙。 人民图片 罗继胜/摄

一是经济增长企稳回升,三季度恢复明显加快。今年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二季度以来受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全球滞胀风险上升、国内疫情散发多发、高温干旱等超预期因素冲击,主要指标明显下滑。三季度,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持续发力、接续政策果断推出,经济运行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企稳回升,成绩来之不易。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增长3.9%,比二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恢复回稳的态势明显。

二是生产需求持续恢复,经济循环逐步改善。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产业链供应链逐步畅通,加上稳投资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主要生产需求指标回升,供需循环逐步改善。国内需求延续恢复态势,对经济拉动增强。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2.1个百分点,二季度为下拉0.9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拉动0.8个百分点,比二季度增加0.5个百分点。工业服务业回升,对经济增长支撑明显。三季度,全部工业增加值拉动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比二季度增加1.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拉动1.7个百分点,二季度为下拉0.2个百分点。

三是外贸外资韧性显现,高水平开放扎实推进。持续巩固与传统贸易伙伴经贸合作,积极开拓与“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9%,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效应日益显现。前三季度,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0.7%,中欧班列开行量增长7.0%。我国持续成为外商投资兴业热土,高技术产业引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前三季度,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5.6%,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2.3%。

四是创新引领作用凸显,新动能继续成长。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不松劲,把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结合起来,加快释放新经济发展潜力,以转型升级的“进”促进经济增长的“稳”,取得积极成效。新产业新产品茁壮成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6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112.5%、33.7%。制造业比重稳步提升。前三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8.1%,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2%。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下降。前三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同比缩小0.05。

五是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持续加强。把稳就业稳物价保民生摆在突出位置,持续补齐民生短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就业形势逐步好转。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4%,比二季度下降0.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0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1%。依托于强大的供给能力和保供稳价政策成效,我国物价温和上涨。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0%,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目前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3.2%,快于同期GDP增速0.2个百分点。民生投入持续增加。前三季度,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3.2%,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31.2%、8.1%。

六是生产要素保障有力,发展安全得到巩固。货币供应总体充裕,交通物流逐步畅通,生产要素保障改善,对于经济恢复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各方面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强化粮食能源安全保障,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发展基础得到夯实。秋粮收获进展顺利,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预计全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能源增产保供成效明显。前三季度,原煤、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2%、5.4%,分别比上半年加快0.2、0.5个百分点。制造业补链强链持续加强。前三季度,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汽车产量增长8.1%,扭转了上半年下降的势头,对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恢复带动效果明显。

三、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对新征程新使命新任务,既要清醒看到推动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更要认识到我国具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等战略性有利条件,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基础有条件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力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

一是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新时代十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我们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把习近平经济思想贯彻落实到经济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二是坚持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三是坚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有序推动城市群、都市圈发展,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四是坚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和鲜明底色。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动能源革命,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五是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我国着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图为2022年10月29日,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市民正在“彩虹集市”游玩选购商品。 人民图片 龙帆/摄

六是坚持人民至上、发展为民。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西方政党的显著标志。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切实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进一步解决好教育、医疗、养老、育幼、住房等民生难点痛点问题。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七是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安全良性互动、同向同行。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强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资源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努力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